云原生

概述

参考:

Cloud Native(云原生)

我们来看看这些大牛们都如何定义云原生的:

  • 2010 年,WSO2 技术总监 PaulFremantle 首次提出 Cloud Native,他一直想用一个词表达一个架构,这种架构能够描述应用程序和中间件能够在云环境中有良好的运行状态。云原生有以下特性 分布式、弹性、多租户,子服务,按需计量和计费,增量部署和测试。2013 年,Netflix 云架构师,Adrian Cockcroft 介绍了 Netflix 在 AWS 上基于 Cloud Native 的成功应用,Netflix 在 AWS 上有上万个实例。
  • 2015 年,来自 Pivotal 的 Matt Stine,他的电子书《迁移到云原生应用架构》,他认为单体架构在向云原生架构的演进过程中,需要流程、文化、技术共同变革,该书把 Cloud Native 描述为一组最佳实践,具体包含如下内容:十二因子,微服务,敏捷基础设施,基于 API 的协作,反脆弱性。
  • 2017 年,Matt Stine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又改了口风,将云原生架构归纳为模块化、可观察、可部署、可测试、可替换、可处理 6 特质;而 Pivotal 最新官网对云原生概括为 4 个要点:DevOps+持续交付+微服务+容器。
  • 2015 年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成立,最初把云原生定义为包括:容器化封装+自动化管理+面向微服务。
  • CNCF 于 2018 年通过了对云原生重新定义的提案,V1.0 的定义如下:
  • 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 API。
  • 这些技术能够构建容错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观察的松耦合系统。结合可靠的自动化手段,云原生技术使工程师能够轻松地对系统作出频繁和可预测的重大变更。

微服务与无服务

Knative

参考:


最后修改 March 25, 2025: clearup (feb59d93)